M6米乐网页版登录入口
    M6米乐网页版登录入口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M6米乐网页版登录入口

    新疆阿拉尔市:民营经济“加速跑”激活发展新动能

    时间: 2025-06-26 21:13:16 |   作者: 米乐网

      

    新疆阿拉尔市:民营经济“加速跑”激活发展新动能

      如今,在新疆阿拉尔市,从工业园区到乡村田间,处处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朝气活力,处处都有非公有制企业在贡献力量。

      近年来,阿拉尔市格外的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在金融服务支持、人才教育培训、技术创新等方面下足功夫,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24年,阿拉尔市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05.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9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67亿元,上缴税收12.82亿元,吸纳新增就业人数0.94万人。今年一季度,阿拉尔市民营企业增长3.4%,总数达到7429户,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财政税收的主来源。

      在新疆沃宇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试验车间里,技术员对新型耐磨织物进行测试,经过上千次冲刷实验,玄武岩复合管道寿命超过50年。

      “我们的管道产品已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新疆沃宇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奎林说,“我们选择阿拉尔作为立足点,目标是面向中亚和欧洲的广阔市场,随着公司发展,我们计划将产能扩展至10万吨。”

      近年来,玄武岩纤维因其卓越的抗腐蚀、抗紫外线和耐高温等特点逐渐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第四大高性能纤维,不少企业开始投资布局玄武岩拉丝项目。

      2021年,新疆沃宇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落地阿拉尔,是主要生产玄武岩复合筋、玄武岩复合管道、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光伏支架及边框等产品的非公有制企业,产品可应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和建筑等领域。

      阿拉尔市打造以玄武岩纤维制备复合材料为主的高端复合材料全产业链,大力扶持玄武岩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4日,在阿拉尔市举办了2025年玄武岩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纤维材料专家朱美芳,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刘孝波,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参会,共商产业发展大计。早在2024年9月12日,阿拉尔市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座谈会,促成知名国有企业中国能建集团全资子公司中能建绿色建材有限公司与非公有制企业携手,打造以玄武岩纤维制备复合材料为主的高端复合材料全产业链加工基地,联手推进阿拉尔重大产业布局。

      在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自动温控系统将温度精准维持在25℃,一串串色泽艳丽的小番茄挂满藤蔓,工人们正娴熟地采收装箱。

      “这些品种引进后经过改良,糖度更高、味道更好,一上市就供不应求。”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技术负责人阿比力提甫·艾力介绍。

      新疆汉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查显忠难掩脸上的自豪,热情地展示棚内的“科技宝藏”。“看,这就是全自动化施肥系统,在系统上设置好时间,它就会按时按量施肥施水,完全不用人操心。”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只见营养液精准地渗透到每一株植物根部。一旁的自动防风系统、红外线增温杀菌系统也“各司其职”,时刻守护着这片绿色天地。

      这片基地是2024年的招商硕果,从陕西远道而来的非公有制企业仅用数月,就让荒芜的土地变身果蔬乐园。

      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负责人陈以说:“在大漠边缘发展设施农业,可以充分发挥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优势,通过设施栽培、基质栽培,又避免了土壤盐碱含量大的短处。”

      在科技赋能下,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的果蔬种植实现全自动智能化、水肥一体化。工作人员只需通过中控屏,就能实时获取温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并通过智能柜适时调整,以满足不同作物生长需求。

      特别是这两年,阿拉尔市民营企业的创新脉动愈发强劲,从新疆沃宇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玄武岩复合材料到新疆汉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数智赋能让沙漠戈壁变身示范基地,民营企业已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正以科技为笔,挥毫泼墨,书写着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新篇章。

      在位于塔南镇的非公有制企业阿拉尔市禾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育秧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

      “这些秧苗已开始移栽,将在本月中旬全部栽完。”阿拉尔市禾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伟介绍。

      阿拉尔市禾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阿拉尔市的一家非公有制企业,长期以来,聚焦粮食生产、收获、储备、加工等环节,全方位保障粮食安全。

      冯伟说:“这些年,我们在盐碱地、沙土地改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水稻最高产量达到了520多公斤,即便是条件最差的地块,产量也达到了200多公斤。”

      2023年,阿拉尔市采取“国企+民企+基地+种植户”的模式,由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强强联手,将万亩盐碱地打造成粮食产能提升区。

      “这万亩盐碱地治理前,我们测算,土壤含盐量最少的也在16‰,高的超过30‰,这样的土壤根本种不出庄稼。盐碱地种出高产水稻,关键在压盐碱。”冯伟说,“传统做法是靠人工深挖坑,然后回填稻草,以打破板结层,改良土壤结构。这种方式费力费时,且难以大面积改良土壤。我们采用深耕粉碎松土技术,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水稻种植前,公司用深耕粉碎松土机深耕60厘米,将土壤板结块横切旋磨粉碎成颗粒粉末状,将上中下土层的20%土壤垂直均匀混合,释放出土壤颗粒中的微量元素,活化土壤。土壤疏松后,盐碱可随灌水沉降到深耕层底部,避免土壤返盐返碱。通过广施农家肥和土磷肥,物理手段和化学手段并用,有效改良土壤结构。

      “盐碱地种植水稻,选对品种也很关键,要选择能耐盐碱,抗倒伏、抗病的良种。”冯伟说。如何选择良种?这是与土壤盐碱治理同步要破解的难题。

      一方面改善土壤盐碱性,另一方面选择种植盐碱地适应性品种。通过双向发力,实现适生种植和土壤改良的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更加生态友好、绿色低成本且可持续的盐碱地治理方式。

      当年亩产突破570公斤,比科技部2030年耐盐碱水稻亩产目标高出270多公斤,使万亩盐碱滩当年治理,当年种植,当年高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对盐碱地第一年种水稻亩产就能达到500多公斤表示惊叹:“这是一种奇迹,为我国盐碱地变‘米粮川’、端牢‘中国饭碗’探索了新路。”

      随后,阿拉尔市禾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转战阿拉尔市各镇,专注在盐碱地里种植水稻。

      如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产出“中国好大米”?非公有制企业阿拉尔市金色沙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总经理杨俊用“良种+良田+良法=良品”公式给出了解答。

      2016年,十三团幸福镇土生土长的杨俊萌生了要在本地种植水稻,并生产出“中国好大米”的念头。当年,他试种了200亩水稻,获得成功。2019年,他又创办了大米加工厂,组建了阿拉尔市金色沙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杨俊便以“更健康、更营养、更美味”定位大米品质。他首先把眼光放在选用良种上。经过多方考察,他选取了云南声农水稻作物研究所研究出的“声农4号”粳稻优质软米品种。

      “我选择在沙漠边缘种植水稻,是因为这里是沙壤土,通透性好,稻秧扎根深,吸引的养分足。再加上浇灌用的昆仑山雪水和天山雪水富含硒和锶,二者均是人体不能缺少的微量元素。”杨俊说。

      良法,不仅体现在种植上,更体现在先进的加工工艺上,公司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生产出来的大米白如玉、光泽润,形如羊脂籽玉,故创下了“羊脂籽米”品牌。

      “羊脂籽米”食味值在86分以上,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同类产品。人们不太容易理解食味值这个概念,但品尝过的人“不用菜吃米饭都香”的评价,让人就能形象地理解羊脂籽米的品质了。

      一粒米见担当,民企力量筑牢大国粮仓根基。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粮”,从“分散经营”到非公有制企业加入“集群作战”,重塑了阿拉尔市粮食安全的新范式。粮食安全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而非公有制企业的加入,让这场奔跑更具耐力和爆发力。(石继良)

    推荐产品
    • 历史回顾|带你走进百年德企:坚持完美品质的威克诺森

      历史回顾|带你走进百年德企:坚持完美品质的威克诺森

      VIEW MORE+
    • 复兴号_农视网

      复兴号_农视网

      VIEW MORE+
    • 175周年前史档案 威克诺森与bauma展的联合前史

      175周年前史档案 威克诺森与bauma展的联合前史

      VIEW MORE+
    米乐网官方下载_M6网页版登录入口破碎锤厂家——烟台破碎锤生产厂家 主营产品:二手破碎锤、二手破碎锤租赁、烟台破碎锤
    备案号:鲁ICP备12004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