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17 15:25:47 | 作者: 米乐网官方下载
万亩平畴上的辛苦劳作,工厂车间的机器轰鸣,大街小巷升腾的人间烟火......构成了古沈大地生机勃勃的壮美画卷。无论何种职业,无论什么岗位,广大劳动者都在拼搏奋斗、争创一流,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丰富内涵,践行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工匠精神,以劳动为笔书写壮美生活篇章。
在临泉县迎仙镇常湾村的千亩菜园里,村民李大姐一大早就和200多名村民在1100亩蔬菜种植基地里忙碌着,灵巧的手指将带着露珠的菜心轻巧地采摘下来、整整齐齐码放在筐中,24小时内这些新鲜蔬菜便跨越千里,走上香港或者上海市民的餐桌。
这只是临泉广大农民辛勤劳动的一个场景。伴随着现代农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方式和内容已经今非昔比。
在白庙镇鲁阁村,鲁克伟带着30余名群众整天泡在百亩葡萄园里,剪枝、绑扎、松土、施肥、浇水各环节一丝不苟,和传统纯手工操作方法不一样,园子里多了些自动化、机械化的装置,自动控温、自动喷淋、无人松土机等,让劳动量减少了许多,而精细化程度大大提升。
鲁克伟说,精细化管理是为了让人们吃上品质上乘的商品葡萄,更好满足大家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在高塘镇、土陂乡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在滑集镇、宋集镇品质蔬菜种植基地,在黄岭镇万亩草莓种植基地,无数劳动者在肥沃的土地上耕耘着、劳动着,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美好幸福生活。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站长赵伟把这句古话牢牢记在心里,付诸在行动上。他用35年的光阴把科技应用在这片土地,将论文写在广袤的田野上。
在赵伟的指导下,培育出的富硒羊、富硒甘薯在国内市场上大受欢迎。他主持研发的 “小麦中后期绿色防病防衰增效技术”,攻克了防控小麦灌浆中后期早衰减产的重大技术难题,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和省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获得了大北农科技奖 “创意奖”、阜阳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他研发的生姜绿色高质增效综合防控集成技术,成功解决了姜瘟病这一困扰生姜种植多年的 “癌症” 难题,助力生姜产业蓬勃发展。
在中农发种业基地,在农产品仓储厂房,在脱水蔬菜深加工项目现场,在皖西北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在黄岭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条现代农业产业链正不断延长,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当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深深根植于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劳动光荣的基因已经牢牢铭刻在230万临泉人民的血脉里。
在临泉县杨桥镇靖群服饰生产车间内,廖传玲正熟练地操作着拷边机,手中的布料在机器的运转下,快速变成一件件半成品。和她一样,30多名家庭妇女变身产业工人,成了上得了厅堂、进得了车间的“女强人”。
而在浩缘朋泽米服饰车间内,230余名员工在各个岗位上忙碌着,成为杨桥镇50余家服装企业、3000多名员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群体最大的一个。
劳动促进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带动了更多人就业,为当地群众织就一张就业“幸福网”。
在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李杨杨正带着一群身着深蓝色工装的维修工围着一台庞大的压缩机紧张作业。他时而俯身倾听设备异响,时而用满是老茧的手指轻敲管线,突然斩钉截铁地说:“是滑道第三螺栓孔位微裂纹!”仅用五分钟就找到了机器的“病灶”、确诊了机器的“病因”。
作为全县化工产业的领头企业,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突飞猛进式的发展,离不开李杨杨等一大批工匠的辛勤付出。
12年来,李杨杨始终把技艺传承视为新时代工匠的使命担当。他采用“理论+实操+实战”的培养模式,用自制的设备模型把复杂的机械原理变得直观易懂。他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生产一线,让学生们在真实的设备故障中锤炼技能,使机电班学生全部考取中级工资格。如今,他培养的5名徒弟均成长为技术骨干。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李杨杨为代表的广大企业劳动者正以别样姿态,积极投身工业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担当作为,用智慧和汗水建功新时代。
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管理孜孜以求,是广大产业工人的真实写照。如今的临泉,晋煤中能、拾分味道等企业已成为“链主”企业,立讯精密二期、中姜农业三期、熊德新材料、诺德电子等企业在广大劳动者的辛勤努力下,正成为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强大支柱。
唯有创新能致远。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正在临泉大地蔚然成风,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成为临泉的奋斗目标。
在临泉二中“思如泉涌”思政工作室,葛春梅耐心与同学们谈心,从心理上劝导学生摆脱家庭不睦带来的困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儿,让成长的路上多些开心、少些忧愁。
作为学校团委书记、思政课教师,葛春梅把校园思政放在至为重要的位置,组织并且开展非遗进校园、志愿服务、走进红色场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的培育健康心理。同时,她关心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状态、生活形态,着力解决学生遇到各类难题,成为学生心目中播撒阳光的人。
虽然付出很多,困难也不少,但葛春梅一直在坚持做。她说,长长的路,慢慢地走,就要引导学生走得开心、走得阳光、走得踏实。
而在临泉县中医院,余泳澜一直坚守在血透室岗位上,用8年的坚守书写了不平凡的荣光。从医院筹建血液透析室始,她就主动请缨,从空间规划到设备调试,从制度制定到人员培训,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掌握血液透析技术,她废寝忘食学习专业相关知识,带领团队攻克难题。患者每次长达4个小时的透析,余泳澜都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仔仔细细地观察患者反应,警惕透析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健康尽心尽力。
平凡岗位孕育伟大精神,平常人生更显劳动荣光。无数劳动者把“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铭刻在心窝里、付诸在行动上。
作为一名刑侦技术人员,杜文峰和他的团队经常奔波于恶劣环境中,玉米地的闷热与蚊虫叮咬、污水渠的恶臭与垃圾场的令人作呕,都没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秉持着“技术引领侦查、服务实战” 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案件侦破工作中。在提取痕迹物证方面,他更是细致入微,共提取100余份痕迹物证,串并案件7件,成功认定嫌疑人9名,为案件的顺利侦破、审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他出勘各类案、事件现场375起,主勘现场187起,这一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奔波。每一次出勘现场,他都如同在寻找隐藏在黑暗中的宝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成为破案关键的细节。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付出,所以幸福。广大劳动者正怀着“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在不同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辉煌。
放眼泉河两岸,园丁们在教育第一线浇灌桃李,播撒知识与希望的“火种”;广大新农人在良田沃壤间精耕细作,绘就锦绣“丰景”;无数能工巧匠在科技前沿处开拓进取,引领经济社会向“新”发展。在推进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广大劳动者正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以埋头苦干的姿态唱响砥砺前行的奋斗赞歌,以劳动为笔书写壮美生活篇章。